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成语捧心西子:西子: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皱眉,仍然显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娇弱之态。
成语问一得三: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形容求少得多。
成语易子而食:子:指儿女。原指春秋时宋国被围,城内粮尽,百姓交换子女以当食物。后形容灾民极其悲惨的生活。
成语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
成语相惊伯有: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成语吹箫乞食: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后指沿街乞讨。
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成语殃及池鱼: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
成语欲速则不达: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成语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成语衣裳之会:与“兵车之会”相对而言,指春秋时代诸国之间和好的会议。
成语亡戟得矛: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成语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