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豪门大富把明珠当瓦砾一样抛掉,石崇哪里看重过绿珠的美丽姣俏?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福气都只因为是前生所造就注定,更有同归一道可安慰死后的寂寥。
参考资料
-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瓦砾(lì)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¹重娇娆(ráo)²?
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¹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²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都缘¹顽福²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liáo)¹。
¹缘:因为。²顽福:如同说“艳福”,因为“哀感顽艳”连用,故用顽代艳。这是宿命论的错误说法。
参考资料
-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曹雪芹将《绿珠》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绿珠为报答石崇而死,尽管林黛玉认为石崇不一定是完全值得绿珠的付出,但林黛玉对绿珠飞蛾扑火的激情和决绝是有鲜明的欣赏的,同时也暗示黛玉自己亦是飞蛾扑火之人,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绿珠》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
这首诗写的是晋代石崇和绿珠的故事。黛玉同情绿珠之死,但却认为她的殉情自杀是不值得的。第一句“瓦砾明珠”是联系石崇的富有奢侈这一背景而作比喻,说石崇富甲天下,美人成群,实际上并不把绿珠当回事。这一句,实际上不是描写事件的开始,而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放在最后亦可以,像倒装句之类。第一句也有脂批指“明珠”,与“瓦砾”相反者。该句喻将尤二姐和尤三姐这样美丑间杂的两种事物一起写出来给读者看。第二句就把“石崇轻视绿珠”的意思明白表示出来。这句采用反问句的方式,加强对石崇嘲讽的语气。前两句都是说石崇对绿珠从来都未有过真实的感情,不会看重她,反倒是把绿珠当做瓦砾一样的抛弃。后两句引用潘岳赠石祟《金谷》诗中“白首同所归”,依此说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最后两句体现了道家的历史因果关系和道理。
从诗中可以看到,林黛玉是同情绿珠这个弱女子的遭遇的。而且,绿珠不愿攀就孙秀,却愿“效死于君前”,为石崇“投于楼下而死”,这当中就有着绿珠宁死不屈的一面。黛玉是歌颂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的,因为这和黛玉叛逆的斗争的性格相一致。当然,诗中也反映出林黛玉的局限:她不明白绿珠之死缘于何因,只好解释为“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认为是前生注定,是无可奈何的。同时诗中的绿珠,隐约可见黛玉的影子。这首诗是用黛玉的口气写的,但部分包含了宝玉的感慨在内。
参考资料
- 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
-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 3、陈文新,郭皓政·红楼梦诗词曲赏析·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 4、柯三龙,柯琼宇·红楼梦隐文大揭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豪门大富把明珠当瓦砾一样抛掉,石崇哪里看重过绿珠的美丽姣俏?
福气都只因为是前生所造就注定,更有同归一道可安慰死后的寂寥。
注释
绿珠:晋代石崇的侍妾。
石尉:即石崇。他曾任散骑常侍、侍中,出领南蛮校尉,故称石尉。
娇娆:美丽的女子,指绿珠。
缘:因为。
顽福:如同说“艳福”,因为“哀感顽艳”连用,故用顽代艳。这是宿命论的错误说法。
参考资料
-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晋代>石崇和绿珠的故事。黛玉同情绿珠之死,但却认为她的殉情自杀是不值得的。第一句“瓦砾明珠”是联系石崇的富有奢侈这一背景而作比喻,说石崇富甲天下,美人成群,实际上并不把绿珠当回事。这一句,实际上不是描写事件的开始,而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放在最后亦可以,像倒装句之类。第一句也有脂批指“明珠”,与“瓦砾”相反者。该句喻将尤二姐和尤三姐这样美丑间杂的两种事物一起写出来给读者看。第二句就把“石崇轻视绿珠”的意思明白表示出来。这句采用反问句的方式,加强对石崇嘲讽的语气。前两句都是说石崇对绿珠从来都未有过真实的感情,不会看重她,反倒是把绿珠当做瓦砾一样的抛弃。后两句引用>潘岳赠石祟《金谷》诗中“白首同所归”,依此说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最后两句体现了道家的历史因果关系和道理。
从诗中可以看到,林黛玉是同情绿珠这个弱女子的遭遇的。而且,绿珠不愿攀就孙秀,却愿“效死于君前”,为石崇“投于楼下而死”,这当中就有着绿珠宁死不屈的一面。黛玉是歌颂这种敢于反抗的精神的,因为这和黛玉叛逆的斗争的性格相一致。当然,诗中也反映出林黛玉的局限:她不明白绿珠之死缘于何因,只好解释为“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认为是前生注定,是无可奈何的。同时诗中的绿珠,隐约可见黛玉的影子。这首诗是用黛玉的口气写的,但部分包含了宝玉的感慨在内。>
参考资料
- 1、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
- 2、陈文新,郭皓政·红楼梦诗词曲赏析·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 3、柯三龙,柯琼宇·红楼梦隐文大揭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创作背景
曹雪芹将《绿珠》写在了《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是林黛玉所作。这一时期,贾府里已经呈现出了种种危机,“声威赫赫”的贾府,已是江河日下,濒临崩溃。而封建贵族阶级叛逆者林黛玉的思想,处处同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绿珠为报答石崇而死,尽管林黛玉认为石崇不一定是完全值得绿珠的付出,但林黛玉对绿珠飞蛾扑火的激情和决绝是有鲜明的欣赏的,同时也暗示黛玉自己亦是飞蛾扑火之人,这虽然未能迫使她俯首屈从,却使她精神苦闷,感情抑郁,而又骨鲠在喉,无处倾吐。于是她便借《绿珠》这首诗言志,自我悲叹。
参考资料
- 1、哈尔滨师范学院中文系“三结合”编写小组·《红楼梦》诗词选评·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5
简析
《绿珠》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是说,石崇视明珠如瓦砾,不曾真心看重过包括绿珠在内的美貌女子;后两句谓,石崇的福份是前生注定的,虽然他不见得真正爱绿珠,而绿珠却甘心为他殉情。此诗借歌咏绿珠,抒发了林黛玉对于把女性彻底玩物化的封建权贵的愤慨,同时也对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毒害,丧失起码人格的女性表示哀叹,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