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古诗文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
名句
>
先秦
> 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出自先秦的《
列子·说符
》
译文
那些知识浅薄的人所争论的都是些枝微末节。
注释
浅知:亦作“浅智”,识见肤浅。
赏析
指浅薄的人往往只能看到表面。
相关名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红楼梦·第一回
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中庸·第十三章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战国策·齐四·齐人有冯谖者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管子·乘马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篇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荀子·解蔽
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
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
道其不行矣夫!
礼记·中庸
猜您喜欢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红楼梦·第五回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
韩非子·难一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外篇·秋水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
荀子·乐论
使能,国之利也。
左传·文公·文公六年
闲处光阴易过
红楼梦·第一回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史记·龟策列传
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战国策·燕一·燕文公时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篇
诗文
唐诗三百
古诗三百
宋词三百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
初中文言
高中文言
宋词精选
古诗十九
诗经
楚辞
乐府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怀古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忧国忧民
婉约
豪放
民谣
名句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民谣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荀子
尚书
汉书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鬼谷子
菜根谭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名贤集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三十六计
资治通鉴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围炉夜话
随园诗话
人物
北宋·张载
孔平仲
唐琬
聂胜琼
陈寿
王和卿
崔珏
任昱
薛逢
吴承恩
杨士奇
宇文虚中
杨无咎
大须
王之道
令狐楚
苏庠
钱枚
朱复之
简长
吕温
晁端礼
胡奎
金昌绪
罗贯中
志南
赵友直
李涛
清代·张潮
苏颋
古籍
庄子
黄帝内经
资治通鉴
山海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老子
史记
论语